2月16日,新学期第一天,青岛四十四中学的课后服务工作也如期启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青岛四十四中学正在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后服务”模式。 在“十个”理念指导下初中辅导,打造了“综合素养提升”和“课后作业辅导”两大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的同时,化解学业压力,父母安心,心安。
寒假科研成果展示
趣味实验课
下午4时30分,课后服务铃声响起,青岛四十四中七年级学生前往活动场地,开展阅读、写作、演讲、体育、美术等系列课程体验。 。 学校按照“十个一”要求,开发了种植、趣味实验、经典朗诵、合唱、创意绘画、足球、排球、项目式学习等一系列特色课程。 在这些特色课程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断发展劳动技能、艺术才能、研究实践、整本书阅读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种植课上,同学们整理了温室,为后续的种植体验做好了前期准备。 阅览室里,大家认真读书,不时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的乐趣。 在合唱室,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熟悉音乐的每一个音符,在音乐的海洋中修养。 报告厅里,大家积极展示“寒假学习”的成果,通过不断的提问和答辩,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和意识。
种植班
体育课
“每句话都要用适当的语气、语气来渗透情感,只有这样,演讲才更有感染力。” 演讲课上,王旭辉老师逐字逐句地向同学们传授演讲技巧。
“随着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提高,他们对学校的热爱也会增加。当一个学生愿意留在学校,喜欢学校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老师时,他就可以‘如果你把它交给我们’”真诚地,我们的教学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青岛四十四中副校长马永涛说。
除了每周的“综合素养提升”内容外,学校还将“课后作业辅导”纳入日常课后服务中,让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在校完成大部分作业。 每天的课后托管中,青岛四十四中的老师都会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并主动为一脸困惑的学生解答问题。 也有更多耐心的老师主动安抚学生的情绪,帮助他们树立更高更远的目标。
天色已晚,学生们纷纷离开教室。 记者了解到,青岛44所中学生可根据家长工作情况灵活选择离校时间。 班主任会在学生离校前查看之前的统计信息。 校门口还有老师和家长志愿者值班,组织学生有序离校。
“虽然初中生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作为教育者,我们非常清楚,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因此,我们积极探索一种方法,有效提高学生个人素质是解决初中生学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十一’加课后服务模式贯彻了我们的所有想法。” 马永涛说道。
阅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