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董大

新闻资讯2024-04-25 15:57佚名

千里黄云白日照,北风吹雁雪。

不用担心以后没有朋友。 世界上没有人认识你。

“边塞四诗人”之一的高适,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冬,与董达相聚睢阳时,写下了《送别董达二诗》。 。 这首诗是他的第一首诗。

在欣赏高适诗中旷达意境的同时,我们不禁又产生一个疑问:高适告别时,董大是谁? 高适为何如此崇拜他?

唐朝时期,人们的家庭观念十分浓厚。 谈论一个人的时候,常常需要提及他的家庭背景。 称呼一个人时,通常是按照他在家庭同辈兄弟中的地位来称呼。

例如,白居易称元稹为“元九”。 李白没有那么多兄弟,但杜甫称李白为“李十二”,这是李白在家族中同辈人的总排名。 所以董达是家里的长子。 那么董达是谁呢?

据记载,董大,全名董廷兰,因在家中排行老大,被尊称为董大。 唐代开元、天宝时期著名音乐家、制琴师。 擅长演奏古代乐器竹琴、七弦琴。

董达与唐代另一位著名乐圣李龟年不同。 李龟年算是国家歌舞团的正式员工,是捧着铁饭碗的权贵阶层的一员。 董达属于平民阶层。

董庭兰以其音乐才华和深厚的艺术造诣而闻名于当时。 青年时期师从丰州(今属陕西省丰县)琴师陈怀古,习得当时琴坛流行的“沈嘉声”、“朱嘉声”二音。 ,而且他在这方面表现出色。 他演奏的古琴深受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他经常在宫廷或文人聚会上弹奏古琴,受到高度评价。

盛唐时期,西域音乐达到鼎盛。 菊琴由西域音乐家传入中原后,成为唐代宫廷十大乐器中的主要乐器。 随后,董达刻苦学习筚篥演奏艺术,经常与西域音乐家切磋技艺,最终成为当时最著名的筚篥演奏家。

除了古琴和竹乐器演奏之外,董达还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和词曲作家。 他创作了许多优美的音乐作品,其中一些至今仍在演奏和欣赏。

他曾将自己擅长的《胡家》编成乐谱。 现存的两首曲子《大胡家》和《小胡家》据说就是他的作品。 诗人元稹有诗赞道:“悲竹慢指董氏。”

相传明太祖之子宁王朱权编撰的古琴曲谱中,就有其作曲《一珍》。 曲调明亮流畅,材质精良,结构完整。 这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小调。 据说,这首歌反映了他隐居山林、“寡欲养心,清静修真”的道家生活。

董达的琴、竹技艺高超,诗人李奇的《听董达弹胡夹,寄语农芳》诗中描述得淋漓尽致:

蔡女以前吹的胡家声,是她吹的十倍长。

洋人流泪触草,汉使对归客伤心。

古戍苍翠,烽火寒,原野重雪。

先刷商弦再刷角羽,周围郊外秋叶惊。

董先生是一个能与神灵沟通的人,他从深山里偷听恶魔的声音。

不管多晚,它都会比它更快,并且会来回旋转,仿佛它有感知一样。

空山遍鸟散又聚,万里云霞阴晴不定。

夜里酸溜溜的小鹅从羊群中消失了别董大的意思,切断了胡二婆婆的声音。

河水静了,波涛也静了,鸟儿也停止了歌唱。

乌孙部落的故乡远在天边,他们心里充满了悲伤和悲伤。

静音突然变调飘散,长风吹林间雨,瓦落。

泉水沙沙作响,树木飞舞,野鹿走下殿堂。

长安城连东野墙,凤凰池连青锁门。

有才华的人不关心名利。 每个日日夜夜,我都希望你怀着琴而来。

这首诗的题目有点长,但意思很明确。 这是关于诗人李奇的。 当他欣赏董达用钢琴演奏著名历史歌曲《胡家农》时,深受感动,于是专门写了一首诗。 这首诗被送给当时的主管方观分享。

诗中说,董达的演奏出色完美,善于缓变,旋律饱含深情。 优美的音乐将诗人带入了一个想象中的仙境,可见他的音乐的表现力是多么丰富和感人。

在唐代,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 然而,作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董达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许多文人雅士的赞赏和尊敬。

正如高适在《告别董大》中所写:“不要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担心未来,世界上没有人认识你。” 这体现了董大作为一代琴演奏家在全世界的声誉。

唐玄宗时期诗人崔珏在朋友宴席上听古琴大师弹奏古琴,写下《古琴宴客》诗一首,用方观、董达来形容很难在古琴上找到亲密的朋友。

七根弦上的五个音符都是冰冷的。 这种认识音符的艺术自古以来都是困难的。

只有河南方慈录一直怜惜董庭兰。

董达一生生活贫困。 高适曾在诗中这样评价他:“夫贫贱,今日相见无钱酒。” 直到天宝末年,董达六十岁时,才接受宰相房贯的邀请,成为他家下的宾客。

据记载,董达在清朝时,因以权谋利、收受贿赂,受到司法部门弹劾。 房贯私上法庭告状,被唐肃宗驳回。 从此,他失去权力,被弹劾免职。

诗人杜甫尚书向房贯求情,却也失去了肃宗的信任,被贬到化州司宫参军,从而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千古情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