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没有七彩凤凰飞翔的翅膀,但心中却有着清醒的认识。
分座奉上春酒暖身,分座点上蜡烛,罩上红灯。
叹了口气,听着鼓声,去应了官员的要求。 我绕着马兰泰转了一圈。
闻道门青花,相望昔日天涯海角。
殊不知,有一天晚上,秦楼的一位客人偷看武王花园里的花。
李商隐的这两首诗应该不难。 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这两首或许算是意义比较明确,也比较容易理解的。 然而,很多人可能会对他的无题诗感到困惑,特别难以理解。 太难了,让我感到有点害怕,有点不知所措,所以我不肯放弃试图从这两首诗中寻找一些深刻而复杂的诗意。
这两首诗很可能是大约同时写成的,是在青年李商隐一生相对顺利的时期。 两首诗的风格并无太大区别。 它们都有一种淡淡的、温暖的、柔软的感觉,也都形容了爱情幸福美好的时光。 甚至在第一首诗的最后联中,相爱的两个人即将暂时分开,作者开始思考总是让他有些牵挂的仕途,以及心情的愉悦、轻松和温暖。并没有消散太多。 正如一切描写、表达幸福的艺术作品一样,都遇到了相对较大的困难,李商隐这两首诗的创作也不例外。 所以这两首诗的第一首是很成功的,但是当我们读到第二首的时候,我们就觉得更加普通了。
“我听着鼓声,就去响应官员的号召,绕着马兰台走,绕着帐篷转。” 兰台,在汉代指的是存放书籍和秘密的宫殿。 《旧唐书·知官志》记载,唐高宗隆朔年间,改尚书部为兰台。 此联表明这首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开成二年,李商隐考中进士。 开成三年春,李商隐参加升官考试,复试落第。 开成四年,李商隐再次参加升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尚书省司的职位。 。 不久,又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县尉。 这首诗很可能是他调任弘农县前任省委书记期间写的。
刘学凯说,这首诗“暗示了诗人进入秘书部门、坎坷仕途的人生经历”。 其他人也提出了一些类似的意见。 但这种看法应该是错误的。 总之,凡是认为这首诗的后面蕴含着李商隐对自己身世的悲凉悲凉和苦闷悲凉之意的人,都是对这首诗后半部分的误读。 对联一联。
在这首诗的最后一联之前,诗人一直处于幸福、甜蜜、热烈的爱情之中。 “分座赐温酒,分室点烛灯红。” 这也是写他和心爱的女人在一起时的场景,不过那是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之前的两个人有机会单独在一起。 ——“昨夜星与风,画楼西侧早发白帝城赏析,归堂东侧。”
虽然昨晚两人偶然相遇——当然也未必完全是偶然,相遇在一起并不能说太多的话,但在夜空中璀璨的星光下,在微风徐徐的微风中,在美丽的画楼里和贵棠在旁边,两个人已经心灵相通了。
宋代大诗人秦观有诗云“金风玉露相逢,胜世间无数人”。 想法与此颇为相似。 他们都写得非常好,他们都想象着最简单的一个可以胜过许多精彩的。 ,胜过荣华富贵的事数不胜数。 这或许是世间最美好的爱情。
人的生命和爱情往往是那么有限,所以人们想从这有限的爱情中发现无限的美好。
或许到达无限境界一直是古往今来人们的愿望,所以泰戈尔的诗集《吉檀迦利》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把我带到了无限境界”。 而对于此时的两个人来说,这样的爱情就是这样的。
有人说这是指两人私下约会。 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太合适。 这个地方显然并不隐秘。 如果是情侣约会,不太可能选择这样的地方。 为什么要选择一个连说私人话都不方便的地方呢? 而且,我们还看了诗——“画楼西侧,桂堂东侧”,一个让人感觉非常美丽的地方。
所以诗人只是说: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一种非常美丽的感觉,一个非常美丽的时刻。
所以这里主要的不是男女之间的约会,而是很多偶然的因素。 正因为两个人此时相聚得如此相对,才显得有些偶然,所以事情就更加美好了。 帕斯捷尔纳克不是说过“越是偶然,就越是真实”吗?
“每座赐春酒暖,独座铺蜡灯红。” 接下来的宴席和玩乐,也让李商隐和李商隐高兴了,毕竟他们还在一起。
这样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这首诗的最后一副联看似诉苦,实则不然。
因为此时的李商隐不仅对自己的仕途有了希望,而且这也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好、最有前途的时期,虽然是比较短暂的时期。 那么李商隐到底为什么这么说呢? 唯一的答案是,相对而言。 因为与此时让他感到甜蜜幸福的爱情相比,他此时的事业状况显得那么的不足和不如意。 而这样甜蜜温馨的爱情相聚之夜即将结束,他正要离开这个不想离开的地方,再次去办公室。 李商隐毫不犹豫地用夸张的语气说起了他的这句话。 那时候,其实算好的职业处境就是“走遍马兰台,转身”。 事实上,官场中的人并没有多少牢固或深厚的关系。 有无根感是不正常的,也没必要大声说出来。
第二绝句中的“武王花园里的花”被清代冯浩说是“西施的暗用”,当代很多人似乎也这么认为。 但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如此敏感。 事实上,这里的用法不足以让我们得出这个结论,所以我们应该更加谨慎。 我想这很可能是指诗中绰号“武王”的女儿。
“窥武王花园花”,这是诗人对不期而遇、偷看如花般美丽女子的美好瞬间的回忆。 我们知道,即使是在唐代相对开放的时代,在这样的社会情境下,诗人也不能仅仅因为想看到其中一位佳人而看这些名门望族的少妇。 看着这个女人。
这首诗虽然算不上很成功,但对于李商隐本人来说却永远值得铭记。 但对于读者来说,这首诗只能算是李商隐诗歌中比较平庸的作品,所以一般不被选入李商隐诗集中。
从这两部作品的水准相差较大来看,如果我们继续仔细审视李商隐的其他无题诗,就会发现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水平本质上是不一致的。
像《八岁偷照镜子》、《望梁初恋》,或多或少都带有学习和继承前人的性质。 但也应该承认,它们已经表现出了李商隐后期无题诗的一些特征。 题材虽不能算新颖,但诗人写得娴熟、流畅。 他不仅表现了两类女性的不幸人生经历和悲伤冤屈,而且自然地延伸了书生不遇智者的主题,体现了诗人的感情。 对他们表示同情。 也许诗人自己内心也有类似的悲伤和不平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