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都可以看到广州大学城。
广州大学城位于小谷围街。 根据“十四五”规划,小谷围将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 可以预见,番禺将充分利用广州的“最强大脑”——广州大学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智慧高点”,让这个最强大的大脑聚集各种创新元素打造“航母”级创新创业基地平台载体。
无论是产业定位、交通规划,还是与创新城、万博以及未来莲花湾片区的融合发展,大学城都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就科教科研和人才优势而言,是广州乃至华南地区最好的,也是无可替代的。 广州大学城是番禺的“王牌”,必定被寄予厚望。 说起番禺大学城的“王牌”,是有故事的。 在广州这座依山傍水、地大物博的城市,位于番禺东北角的小谷围,为何会被广州大学城选中呢? 当年,番禺宝地是如何在众多玩家中“爆发”的呢? 从昔日的良田,摇身一变成为如今许多莘莘学子的梦想之地——广州大学城。 (好了,该说说大番禺渭水的历史了
)我们不妨把时间倒回……形势所需要,历史使命:民国十三年以后,由于国共合作关系的建立,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顺应形势,加上孙中山先生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广州高等教育蓬勃发展。
鉴于广东大学原有校园建筑分散在市区,不适宜学习和发展广州大学城地址,孙中山先生命邹鲁选择石牌作为新校区的校址。
民国十三年冬,政府划拨石牌新校区2700余亩土地移交给农学院作为农场使用。
民国3月,中山大学石牌新校区一期工程破土动工,民国11月竣工。 新校区占地1万余亩。 除建筑物外,其余土地均为农田。
民国二十七年,倭寇南侵,广州沦陷,中山大学奉命迁往海外。 抗战胜利后,迁回广州。 文、理、法、农、工、师各学院及观察所全部返回石牌。
正是这万亩土地,成为广州首个大型、集中式高等教育园区。 这种“七十年不落后”的超前规划,保证了广州大学园七十年的开发用地和广州作为华南文化中心的地位。 作为教育和研究中心的地位。
1985年,广东省科委牵头编制了以华南工学院为主体的广州五山科学机械计划。 范围西起东莞庄路,东至规划的华南路和秦村机场区,南至黄埔大道,北至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占地面积面积25.4平方公里。
然而,该计划并未实施。 即使当时实施,仍然无法满足20年后大学和研究单位的用地需求。
毕竟,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有自己的土地需求。
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的扩招,广州现有高校的空间发展潜力已被充分挖掘,广州中心城区的土地远远不能支撑广州地区高校的重建需求。中心城市。
在此情况下,重新发掘一大片土地作为21世纪广州大学建设的新校区,是历史赋予广州市政府的使命。
根据国家对高校用地指标的要求,高校(仅包括高校教育、科研、学生宿舍和体育活动用地)人均70平方米。
按2000年的情况计算,广州仅有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能够满足用地规模标准。
可见,广州高校发展与土地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此外,在珠三角其他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发展,各地越来越重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现代化规划(草案)(1996-2010年)》提到了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指标——每万人拥有普通大学生116人。
这引发了珠三角城市对高等教育建设的进一步重视。 在自己的城市提高这一指标的途径是建立更多的高等院校、建立更大的高等院校。
除了对市内原有高校进行升级改造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划出大面积土地,提供优惠待遇,吸引广州地区的大学在那里建设分校。
有的城市干脆建立大学城,吸收全国各地的大学来办学。
为了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广州地区的大学纷纷在空间开阔、土地价格低廉、政策优惠的珠三角其他城市设立分校。
其中,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已在珠海市设立分校,广东商学院拟在三水市设立分校,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拟设立分校华南师范大学拟在从化市设立分校,并计划在南海市设立分校。
对于广州市来说,这种情况必然导致广州大学资源和大学产业的流失。 从长远来看,也会影响广州作为华南文化教育中心城市的地位。
对于高校来说,校园分散带来的诸多不便,不利于自身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广州需要开辟新的大学校园。
多次选址竞赛,小谷围胜出。 2000年8月底,广州市规划局赴番禺、花都、从化、白云区进行现场检查:
新灶小古围、化龙中部、化龙星星、海鸥岛、沙湾凤山、兰河北部、狮岭联兴、华山镇化成围、深港湖田、深港荷花池、街口井冈、萝岗村、龙水库等十二个地点。
经过讨论,初步确定了花都狮岭、花都花山镇、番禺新灶小谷围、从化市中心四个选址方案。
同年12月,在四个选址中,专家认为应增加对原吴山大学校园与规划中的广州新城片区选址的比较研究。
最后,对这六个候选选址进行了比较研究:
(一)原巫山大学校园附近地区(以下简称“巫山地区”); (二)番禺区新建小谷围及其南对岸地区(以下简称“新建地区”): (三)番禺区华龙中段(以下简称“华龙地区”) ”);(四)番禺区莲花山以南石楼、石基镇部分地区(以下简称“石楼地区”);(五)花都区石岭镇马岭水库周边地区(以下简称“石楼地区”); (以下简称“狮岭片区”);(六)花都区花山镇莘庄水库、蛤蟆水库两侧地区(以下简称“花山片区”);
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一)广州是华南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 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供需的客观要求,广州必须建设新型大学园区。
(二)新大学园区是集教学、科研、产业于一体的新型园区。 它必须与城市的发展保持密切联系。
因此,广州大学园应与广州城市发展主导方向相协调,发挥城市建设的集聚效应。
对于上述六种选址方案,总结如下:
(1)巫山地区虽然具有明显的区位、社会文化环境、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心理距离等有利因素,与现有大学布局和规划产业布局关系良好,但该地区存在以下问题: 主要问题:
土地利用规模不足,现有可用土地不足10平方公里。 同时,政府需要协调开展大量的补偿和土地清理工作。
岑村机场对周边地区建设制约较大。 与此同时,该地区的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容量无法满足大学新校区的需求。
因此,巫山地区无法适应大学新校区建设的要求。 建议该区域主要用于现有大学及后勤服务等配套设施的近期发展。
(2)狮岭片区和华山片区的主要矛盾是与城市发展主导方向不一致。
(3)虽然石楼片区与广州城市发展主导方向一致,且近期建设投资将对新城发展产生较大推动作用,但大学园区在石楼片区用地中所占比例较大。新城,对新城的发展影响较大,与该地区目前的情况心理上有距离。
(4)化龙地区虽然自然环境优越,搬迁需求少,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支持近期建设,但地处偏远。 此外,根据广州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该区域紧邻规划控制的南北生态廊道。 从长远发展来看,其土地规模将受到限制。
(5)新建地区是大学新校区的理想选址。
其有利因素有:
1、土地相对独立,地理环境独特。 2.紧邻广州市中心区。 3、与广州市城市战略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思路相一致。 4、心理距离比较近。 5、土地供应相对充足。 6、随着规划中的地铁3号线、4号线和京珠高速公路广州东段的建成,该区与城市交通及周边地区的衔接将更加方便、快捷。 7、该地区主要不利因素是小谷围岛近期基础设施建设“门槛”较高。 前期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当时进岛的唯一途径就是乘坐渡轮。
广州大学城/番禺新色彩 拍摄于2021年5月
虽然,地铁3号线、4号线、过江桥梁和道路的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解决进岛问题。
岛上引进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基础设施也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时间。
广州大学城/番禺新色彩 拍摄于2021年5月
然而,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 小谷尾岛珠江南岸部分地区现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有新寨镇、南村镇城镇化基础支撑。 因此,珠江南岸地区也可以作为缓解这一问题的切入点。 一个矛盾。
综上所述,最终建议以新建区(小谷围)为广州大学新校区建设用地。
注:当时,因小谷围仍属于新灶,2004年9月,小谷围从新灶镇行政区域中分离出来,独立设立为小谷围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