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码翻译 王艺皓:喜欢用英文做设计,有问题吗?

新闻资讯2024-02-07 08:00佚名

“我喜欢用英语设计,你有什么问题吗?” 》

以下为设计部圆桌讨论完整版。 本次采访由部门成员王一浩、严俊毅共同完成。 他是相关设计系的创始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兼职副教授。 王一豪曾荣获美国STA 100评审团奖、Award 360°、东京TDC奖。 颜君毅的实践聚焦于字体的非语言功能与不同媒介相结合的可能性。

异频双语

【设计部圆桌版】

°:在中国背景下的平面设计作品中,中文和英文经常一起出现。 你注意到这个现象了吗?

[S]:是的,但这并不纯粹是设计行业的现象。 19世纪上海开埠后,外资的注入导致产品中大量出现中英文双语设计。 很多进出口贸易公司都会有各类双语资料。 以前在文庙书市就可以看到很多。 排队的想法也很有趣。 但由于近年来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中英文混搭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设计趋势。

王一豪[王]:有文化和历史的原因。 这可以看作是多语言环境出现的结果。 例如,在民国时期被殖民的沿海城市,或者早期华人移民到美国开设的中餐馆,在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下,招牌上开始出现中英文双语信息。

S:多语言环境的文化会孕育不同语言之间交流的欲望和共存的现实。 设计领域只是这一点的反映。

《艺术新闻十周年特刊《以她之名》》2023

°:根据您过去的经验,您认为中文和英文在排版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您觉得这两种语言的排版更容易还是更困难?

王:我觉得完全是两种逻辑,也是基于各自发展的一些历史原因。 如果你看源码的话,两种语言的字体和书写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例如,汉字是一种占用面积较大的文字。 在古代汉字的造字方法中,最常见的是结构组合字。 而且,这些组合字的书写习惯大多是从上到下的。 再加上竹简、木简等书写载体的局限性,形成了汉字自上而下的书写逻辑,与西方语言的书写逻辑完全不同。 图。1

S:在现代排版中,中英文网格系统的形式和使用逻辑存在很大差异。 西方网格系统是基于基线的水平排版。 单字组成单词,强调字与字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留白。 中文是以方体字为基础的。 设置英文网格时,首先要做页边距,然后是分栏和基线网格等。中文网络的设置顺序相反。 布局首先确定一行应该有多少个完整字符,然后考虑边距和其他空白。

严俊毅[Yan]:我们现在讨论的中国排版实际上受到西方排版的影响很大。 从汉语阅读顺序来看,传统上汉语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垂直书写的。 由于西方文化的殖民输入,中文文本的水平排版方法直到20世纪左右才出现。 其实中文里也有数字,写成“0、一、二、三”或者大写的“零、一、二、三”。 阿拉伯数字在20世纪初慢慢开始流行。 在我们日常的写作和打字中,我们已经默认在处理西文数字和汉字的组合。

S:在实践中,你会感觉中文是一个比较复杂、多变的排版情况。 尤其是当涉及到其他语言的嵌入时,逻辑可能与中文有很大不同。 如果想要将这种差异统一在一张图片中,还是需要大量的专业关注。 英语背景下的多语言设计主要是共享拉丁字母的语系。

颜:从汉字的逻辑来看,单个字符很容易成为一个点元素,在设计字体时,会更加注重单个字体内部笔画的节奏和对比。 包括古汉字的不同字体、笔画特点、书写韵律(书法讲究笔画与意义的衔接),各有其复杂的逻辑和体系。

S:我们现在使用的网格系统是现代主义的产物。 这也让我想起了更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战略,例如芝加哥的网格城市规划。 它是一个时代对绝对结构和绝对理性的集体追求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当不人道的。 所有的规则都被打破了,网格也是如此。 当代中国设计和排版并没有真正的最终规则。 所有的实践者都是规则的制定者或参与者。 当我们清楚地知道一些规则的时候,我们自己也想尝试一下如何用新的想法去看待上个世纪的规则,以及如何在现有的设计实践中拥有这样的规则的话语权。

其他世界展览愿景 2023

°:为了提升国际化、现代化的形象,中国品牌经常使用英文元素作为吸引国际市场和年轻消费群体认可的手段。 客户的需求如何影响您在格式化时的语言选择?

S:通常客户会根据受众类型和市场需求来决定。 决定权不在于设计师,除非是我们自发的项目,或者涉及我们自己对观众的预测。 前段时间我们正在为国内某大学的一个建筑设计项目搭建一个网站。 由于我们招收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因此客户只需要用英语进行设计即可。 还有像“美好的一天”这样的项目。 虽然是纽约的餐饮品牌,但它希望在视觉中表达移民文化的美学。 然而,在这组设计中,中文仅出现在标志中,主要交流语言是英语。

美好的一天品牌视觉识别 2020

王:可以这样理解,文本有两个属性,一是作为视觉属性,二是作为功能属性。 在一些商业使用场景中,如果将文本作为视觉属性,可能就不需要强调受众的语言环境,无论是母语受众还是文本理解的接受度。 但如果是带有功能属性的文本,就需要考虑这种关系以及真正阅读这些文字的人对这些文本信息的接受程度。 但大多数人只有一种母语,双语背景的人很少,所以总是有一个侧重点,然后另一种语言可能会成为视觉上的补充。

颜:我认为非语义写作的艺术形式能够很好地体现文本作为视觉属性的思想。 它不把语言视为传播或交流的手段,而只是用它来抽象地表达一个概念。 就像书法中的匡草一样,它更注重形式的表达而不是语言的功能属性,并且可能有一些象征性的延伸。

°:汉字为方形字符,可用单个字符表达意思,有时也竖读; 而英语则使用拉丁字母,字母用来组成单词,一般只能横读。 面对中英文字形结构、语义表达、阅读顺序的差异,您在排版设计上会如何应对? 您认为不同语言的版式会如何影响设计师对中/英文的选择?

王:这是我们做一些中英文混合编曲时经常遇到的问题。 我们的一般选择是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

颜:读书的时候,一般没有人能同时读两种语言。

S:很早以前,我的想法可能是用无衬线字体来搭配粗体字体,因为我认为它们在结构和气质上都很相似。 但后来我发现,差异感其实可以表达出更有趣的关系,画面中会有更清晰的视觉纹理变化。

云聊金桥碧云美术馆2021

王:像这样的大型字体制造商,当为世界语言制作一套字体时,它会适应多种语言,但这是基于字体的整体功能。 但说到分别适配中英文字体,我总觉得逻辑关系不太对。 哪一个应该先调整,哪一个应该稍后调整? 中文配英文还是英文配中文?

S:如果字体系统本身有不同的语言,比如Adobe还在做这些,那么它对不同语言的适配就已经完成了。 按道理来说,混音的时候不需要考虑这些。 但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出于功能还是出于图形设计表达,我们不一定会在这个字体系统中使用原生的多语言设计。 我们会觉得某种特定的语言在某种系统中做得更好,然后用另一套字体来搭配它。

颜:我觉得设计目的不同,适应性问题也会不同。 创建一套完整的世界语言词典的出发点或许是平等和谐的跨文化交流。 我想起了《汉英词典》,这是英国传教士编着的一本词典。 图2 这本词典的有趣之处在于,它实际上是从一个非汉语母语者的角度来看待汉字的,而且它的组织方式也反映了外国人对汉语的审美理解。 整本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匹配。 在处理中英文排版时,中文字体大小明显大于英文字体大小(当然有功能上的考虑)。 从中文字体的选择上也可以看出,他更注重展现汉字的气质。

S:一种思路是把一种非母语视为图形和符号性更强的字符,另一种语言则当作逻辑性更强的字符乱码翻译,比如常规字体搭配工业气息浓厚的无衬线字体。感觉。 或者是加粗的哥特字体等。 从字体类别来看,中文和英文不存在并列关系。 并非每种中文字体类型都可以对应特定的英文字体类型。 宋体搭配衬线、粗体搭配无衬线的逻辑看似是默认且无错误的组合,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粗暴的想法。

《X美术馆2020-2021年度画册》

2022年

王:是的,这似乎削弱了中文的多样性。 比如“仿宋”,直观上就会被孤立。

S:是的,实际上不存在抽象的一对一的类别适配关系。 包括中文中所谓的表达类似于象形理解的语义的单字,这可能也取决于这个汉字在设计中的角色分配。 对于中文段落,我们不会强调单个字符能传达什么,除非是标题字体,或者在处理段落和文本文字时可以考虑几个语言字符本身带来的角色变化。 ,更多地考虑系统和规则,以及规则带来的形态结构。 比如段落灰度的匹配、字符大小的比例关系、网格密度、视觉节奏等。

×btr 荒谷孤独图书馆《另一种书单》2022

°:在中国语境下,有时设计师会在设计中使用英文作为装饰,即使他们不需要强调英文信息的传达。 你经常用英语来装饰吗? 你觉得英语的这种装饰功能怎么样? 您认为设计师有这样的使用习惯吗?

王:我最近在河北省邯郸市的路边公共场所看到了一个广告牌。 中间写着一个大字,写着“给予爱”,旁边写着一些小字。 远远看去似乎没什么问题,但走开仔细一看这些小字符,却是一堆乱码英文。 图3 这和上个问题描述的现象的一种极端形式很相似,就是你会看到有些设计会有一些文字作为装饰,没有任何功能或意义。 有时甚至可能出现在中文和英文之间。 翻译关系都是错误的。 比如这个就根本懒得翻译了,哈哈哈哈。

Yan:我感觉除了英语之外,俄语和韩语也用过(笑)。

S:在国外也有人们用其他语言导入自己设计的情况。 《天空》有韩语和匈牙利语版本,《混沌》有中文版本。 图4 但很多时候,这些图片中的语言文字在其母语系统中是否有意义,似乎很多设计师并没有关注这个问题,而纯粹将语言视觉化,成为一种装饰符号。 但这个符号到底装饰什么呢?

王:可能是为了营造一种陌生感。

颜:我也想到了母语的耻辱。 有时候听一些中文的歌词或歌曲难免会感到有些尴尬,就像一些日本漫画里比较中产的台词是用中文说的……当文字换成陌生的语言时,文化的陌生感造成的会让人感到新奇、羞耻感低,表达的情感色彩会减弱。 同时,由于对另一种语言的不熟悉,在视觉上,有时这些字符只是被视为图形符号,而没有深入研究语义。

王:我感觉有点文化不自信。

S: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使用我们的单词怎么样?

严:也许是好奇心吧。 我想到的纹身是“发自内心的——懦弱”。 还有一些炒西红柿和鸡蛋。

S:在自己的主流文化环境之外寻找一些其他的文化符号或者生活方式可能是一种区别于他人的方式,也是某种身份和标签的表达。 这是一个更大的文化。 现象。 这与中文或英文哪个更美无关,而是个人生活或创作价值观的体现。

× 莫空

纽约 2021 年

°:很多设计作品都是中英文双语的,有的甚至只有英文。 当设计中没有英文的时候,从观感上来说,有些设计师会觉得作品不够完整,或者不够“高端”。 您如何看待这种“心理学”? 在您目前的设计实践中,您是否变得依赖于使用某种语言?

王:我觉得这种心态肯定是错误的(笑)。

S:你最近在TDC展出的作品是一个中文背景下的英文设计,哈哈。

王:是的,我已经很久没有做过任何有汉字的设计了。

S:在做这样的项目时,即使是在中文背景下,中文似乎也扮演着次要的角色,对吧?

王:这是一个不存在的角色。

王一豪摩尔’

S:当时你创作的时候有什么想法? 我们觉得那个项目中英文字体设计的结构非常强大。

王:感觉做的很仔细,因为不是我的母语,感觉是在学做,需要了解它的规格和它的一些“使用方法”。 那个项目是用英文做的,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中文名字。 包括艺术书展,很多都是用英语进行的。 这可能是另一种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中英文的重要性可能并不能从设计之初就确定,比如品牌命名、营销等,从这些角度考虑中英文的关系和定位。 我会变得依赖一种语言吗? 我觉得我可以,但我知道我不应该变得依赖。

S:当代平面设计的审美环境仍然受到西方的强烈影响。 影响年轻设计师的设计教育体系、方法论、工具和社交媒体中仍然存在许多进口产品。 当大家看到更强大的设计方法、更新的设计语言时,就会倾向于想要学习,也很容易出现模仿、抄袭、同质化的情况。

王:我觉得依赖性和背景有关系。 如果一些设计师以中国设计先进入这个领域,那么他们肯定做不到。 有些设计师首先会说西班牙语,这很正常。 所以这是每个人的身份问题造成的。

×

2023世界投影世界海报双年展文明互鉴特展

°:您认为用英语进行设计时,有必要了解语言吗? 您对英语的熟悉程度会影响您对作品质量的判断吗?

严:是的。 就与设计挂钩的分句方法而言,如果你不熟悉一种语言的分句方法,你可能连最基本的阅读连贯性都无法保证,这肯定行不通。

王:作为一个真假问题,这个问题有点太简单了。

S:去年我们有一个设计客户,最初希望我们做全球多语言概念设计。 想来想去,我决定拒绝这个要求,从CJK入手,至少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东亚语言体系。 用自己不熟悉的语言做出错误的设计判断是相当不负责任的。 任何语言系统的文字都具有不同层次的角色属性,形式、语义、符号、文化,层层相连。 平面设计可能与视觉传达并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使用语言时只需要考虑其视觉属性。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英语使用错误的设计,这当然影响了我们对这部作品的设计价值和专业性的判断。 如果在设计前没有充分了解设计主客体,那么最终的产品将只是一个程式化的视觉外壳。 如果这样的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是值得批评的。

拍摄于纽约布鲁克林

信息

相关设计部门[ ]成立于2017年,目前在上海和纽约工作。 它关注变化的设计语境下的创作机制,并基于设计的地理叙事进行研究实践。 我们在创作图像、图形和文本的同时,也积极构建谈论我们的作品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相关事件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讨论、展览、传播和消费。 2018年,我们在部门内成立了内部自出版单位书店【Page】,构思、设计、发行各类印刷品和虚拟电子文本; 2022年,我们成立了东方设计研究院[est.dept]。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